关于建设中山市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9-04-08

城市的高等教育体系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承担着促进社会发展、培养各类高端人才、推进科技进步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功能。而中山现有的高等教育,实难应对新一轮国际大竞争与港珠澳大湾区战略所赋予的重任,亟需创新中山市高等教育发展思路,助力中山产业升级,为接下来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奠定扎实的科技、文化基础。

一、中山市高等教育现状及问题

目前,中山市仅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中山开放大学3所本科院校,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3所高职院校。

序号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层次

性质

1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省教育厅

二本

民办

2

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

省教育厅

二本

公办

3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省教育厅

专科

公办

4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省教育厅

专科

公办

5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

省教育厅

专科

公办

6

中山开放大学

中山市

本、专科

公办

中山市的高等教育发展在全省范围看较为缓慢,在城市发展考核中的创新驱动指标上看,高层次、高水平大学发展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高等教育具有院校数量少、办学层次低、专业布局不合理、过度重视高职院校。目前中山高等教育的量、质与城市人口总量和财政收入均不对称,已经很难服务于中山的长远发展。

二是高等院校办学形式单一,以公办高职院校为主体,民办高校为辅,且本科层次院校办学层次低、科研力量薄弱;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引入力度不强、中外合办高校未有实质性进展。

三是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与概念较为模糊,缺乏全局性发展策略。

二、中山市发展高等教育的必要性

近10年来,中山在省内的经济增长放缓,GDP增长位列全省较低位。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其中有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但环比周边城市,中山的名优企业固化,在过去5年内出现的高新科技企业数量不多,这个与中山市高等教育力量薄弱,过分强调高职教育有密切关系。

为大力引进人才,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若干意见》(即“人才新政18条”),又先后出台《中山市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中山市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暂行办法》等配套政策,为中山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抓手。但是引得进来人才,是否能够留得住或者用得好仍然是一个问题。事实上,没有高水平大学的科研平台作用,引进来的专家、及科研团队由于缺乏先进的实验设备及配套支持,很难在本地开展科研活动。从目前我市的人才政策可见,人才发展大多还是靠“引入”而非“培育”,缺乏高水平大学是目前中山无法“培育”人才的最大关键。

综合上述,中山市发展与推进一流水平高等教育具有以下几个必要性:

一是全力发展高等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创新主体作用。高等教育是高水平科技创新的主要源头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实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高水平科技与高素质人才的支撑,高等教育的服务至关重要。

二是发展高水平高等教育有助于加强创新平台体系的建设。目前我市的建设蓝图中,明确了坦洲科创岛、三角迪茵湖科创基地建设,同时连同翠亨新区和火炬开发区构建“两区一湖一岛”格局,目的在于争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省级重大科研平台等落户中山。但是,这里缺乏了高校作为平台建设的有力支持,更加突显了高等教育在于创新平台构建过程中的必要性。

三是高等教育发展将加快聚集创新人才,服务区域创新和发展。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天然容器,所以一般高校林立的城市,当地高科技企业的数量呈现正相关性。目前我市先后推出“英才计划”“优才工程”,通过以才引才、柔性引才等方式,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物或青年科技人才。但是,缺乏良好的高等教育基础,引入的人才将不容易保持,缺乏可持续性。因此,进一步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刻不容缓。

三、中山市发展高等教育的建议

一是确立文、理相结合的高层次高水平综合型大学的建设方向。

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兼人文精神,能实现知识通融与迁移的各类人才。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来看,此类人才,更多源于高层次高水平综合型大学。这部分高校往往在培养、发挥高质量文科教师作用基础上,大力发展理工学科。对于高等教育资源贫乏的中山来说,亟待借鉴已有的优良做法,办好文科、大力发展理工科,建设文、理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校,为中山充分融入到港珠澳大湾区建设奠定必要的智力基盘。

二是引入境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合办高水平大学的模式。

广东省在引入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工作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我省已建立或将建设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办高等院校有:

院校名称

城市

引入院校

QS世界排名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珠海

香港浸会大学

277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深圳

香港中文大学

49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深圳

莫斯科大学

90

汕头以色列理工大学

汕头

以色列理工学院

247

以下为即将建设的中外合办院校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广州

香港科技大学

37

香港城市大学(惠州)

惠州

香港城市大学

55

从上表可看出,香港高校到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创办分校的意愿较为强烈,而目前香港8大公立院校中,已有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到广东省设立分校并开展招生,部分尚在建设中。深圳由于地缘优势,加上政策和发展地位的独特优势,在引入院校中有很多便利。中山市早年引入澳门科技大学及英国考文垂大学的办学资源,尝试在中山设点或者建立独立学院招生,但是数年未见有下文,而且澳门科技大学、考文垂大学在QS世界排名中未能列入排名,并不属于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关键在于“优质”二字,在筛选合办院校的阶段,应整合各方资源,充分了解意向院校的影响力及优势学科。

三是引入国内双一流大学在中山创建一校多区的模式。

优质教育资源不仅仅可以从境外引入到国内,也可以从省外引入到我市。目前中山大学先后在广州、深圳和珠海建立一校五区(北校区、南校区、东校区、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中大根据校区所在地设立优势学科,因地制宜地开展科研与教学,是充分实现高等教育与地区发展协同发展的重大尝试,从目前珠海校区的发展可见这种创举的阶段性成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按照广东省、珠海市和学校三方共建的新模式,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为基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文化、健康、科技高端科教中心、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省市共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模式是最为节约而且相对快速。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由中山市人民政府和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是广东省省市共建高校和首批普通本科应用转型试点高校,具备了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潜力。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在办学初期,长期位列全国民办独立学院前十,和珠海市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处于一种竞争关系。但是发展数年,目前北师大珠海已经成为一本院校并纳入北师大主校的建设蓝图,而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仍只能录取二本生源,并且在招生中略显颓势。主要是由于中山学院的办学性质为经费自筹事业单位,经费收入主要是学费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同时由于学校土地面积严重不足,导致在硬件建设、学科建设方面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同时体制机制、资金投入等制约因素,在引进高水平人才、吸引高质量生源、提升办学层次方面受到严重制约。此外中山学院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偏弱,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不多,校科研项目与地方企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够,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度不高,支撑力不够,与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的要求和期待有差距。


港珠澳大湾区建设是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山必须承担好国家、地方赋予的重任。发展高等教育是中山参与港珠澳大湾区分工和建设的需要,亟待调配各方资源,举全市之力,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最终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发展,扎牢中山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为融入大湾区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相关新闻